海外游子找寻祖籍的情况在"梦归潮汕"中并不少见。然而,在印尼过番的潮汕人要寻找自己的家乡,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随着数十年的时光变迁和家里祖辈老人的逝世,84岁高龄的印尼华侨郭园君老人到底能否找到自己潮汕的家乡呢?
郭园君老人年轻时从印尼坤甸回到中国,一直在广西工作生活。后来,老人得知自己的祖籍可能是在潮州庵埠的郭陇。
郭陇是庵埠的一个大乡,现分为郭一、郭二、郭三、郭四四个村。郭园君老人的祖辈究竟属于哪个村子呢?志愿者郭桂秋是郭陇人,对当地郭氏的情况比较熟悉。他接到委托后,首先分析了郭园君老人提供的信息。郭园君老人说,她的父亲叫郭克继,爷爷叫郭两捷,当时爷爷在印尼和兄弟几人开了一间"郭开合兄弟有限公司"。
庵埠郭陇郭氏的辈序中,的确有"克"字辈,"郭克继"这个名字是符合辈序的。于是,郭桂秋决定先到族谱中查找线索,而这份族谱中,也专门记载了村里面那些在印尼谋生的家族。经过仔细查阅,郭桂秋发现族谱中有一个叫"郭鸿钿"的人,郭鸿钿的亲属当年就都在印尼经商。
郭鸿钿已经去世,郭桂秋联系了郭鸿钿的女儿。但是,郭鸿钿的女儿表示,她没有听说过郭园君老人提及的那些名字,不过,她曾听说,村里的"草埔祠"是她的先辈建的。这个"草埔祠",其实叫"启昌公祠",就坐落在现在的郭一村中。郭桂秋决定,先到这座祠堂看看。
在走访中,郭桂秋得知,老辈人俗称启昌公祠为"开合祠",这个时候,他想起来,在郭四村中,还有一座大厝叫做"开合内"。开合内、开合祠和印尼的开合公司,三者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呢?郭桂秋找到了78岁的村民郭明俊,"开合内"就是他的先人建造的。郭明俊说,他曾经在郭四村的族谱中见过郭园君老人提及的"郭两捷"这个名字。不过,这个名字是登记在本村,而不是登记在印尼过番的条目下,所以志愿者之前在族谱中没有找到。
从郭氏族谱的记载来看,来寻亲的郭园君应该是郭明俊的堂姐。"开合祠"和"开合内",象征着印尼郭氏家族往昔的荣光。或许,历经沧桑的祖祠和祖屋也一直在等待着海外游子的归来。寻亲成功的消息传到了广西,今年6月23日,郭园君老人在儿子的陪同下,从广西南宁回到了郭四村。
郭园君老人说,她的家族在印尼坤甸本来发展得非常好,她在小时候也有过一个甜蜜美好的家庭。但是,上世纪四十年代,日军的侵略改变了这一切。当时,她的爷爷和父亲都被日寇杀掉,整个家族遭受了灭顶之灾。
1960年,郭园君回到中国。回国后,她当过老师、校长,后来在广西南宁市侨办工作,还曾担任过南宁市政协副主席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。在波澜起伏的一生中,老人最难忘的,还是1962年作为广西侨界青年代表,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受到毛主席接见的那一幕。老人至今保存着两张珍贵的照片。
退休后,闲下来的郭园君老人寻根念头越来越强烈。她还曾经打算自己过来郭陇寻找。好在这个时候,有热心人帮郭园君老人联系到"梦归潮汕"寻亲团。经过志愿者不懈的努力,现在,老人终于圆了寻根的夙愿。
在郭陇,老人还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——郭陇的郭氏族谱。看到族谱中爷爷的名字,郭园君老人感慨良多。当年,因为日寇的侵略和迫害,他们整个家族无奈地失去了与故乡的联系,而她的一生则一直致力于重建这种联系。因为在她看来,只有找到故乡,才能让漂泊的心真正地安定下来。在郭氏祖祠"永思堂"门口,郭园君老人特意照相留念。如今,她不仅找到自己的根,还见到了家乡的亲人,这是晚年的一大惊喜,也是对印尼郭氏先人的最大告慰。
让漂泊的心真正地安定下来,是多少在外游子寻乡的初衷。记忆的模糊,时光的变迁,曾经的物是人非,都是寻乡之路的种种阻碍。潮汕地区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牵挂着无数潮汕人士的心;家乡二字,简单的几笔,却勾勒出思念的轮廓。金味麦片与众多志愿者只愿为各位寻乡人士提供更多的帮助,点亮寻乡之路的明灯。
金味麦片特约播出——【梦归潮汕】每周播出时间:
首播:汕头二套 周日 18:30
重播:汕头三套 周日 22:50
次日 07:00
次日二套 12:00
次日一套 18:20